王維基,為香港搞一場電視新文化運動吧!
免費電視牌照一事,令一個 Facebook Page(「Page」)兩天之內產生逾 44 萬個粉絲,到今天,即第三天,粉絲數依然每秒鐘在增長。王維基說他會繼續搞創意工業,沒錯,香港人似乎從來不知道,電視業其實可以是、甚至應該是創意工業,長年被壟斷的電視台荼毒的香港巿民,似乎開始覺醒。
我想像一個情景,如果我們要為王維基出謀劃策,有甚麽可以給他呢?
制度以下及制度以上
-制度以上:這領域非常寛闊,這可以是政治層面,如港府官員甚至是中央不喜歡王維基、不喜歡香港電視;亦可以是商業層面,壟斷的電視台長年建立出來的利益集團發揮影響力;亦可與文化層面有關,如香港人長年以來對電視節目沒有要求,助長目前的困境。根據 Socialbakers 的統計資料,這個名為「萬人齊撐!!!快發牌比香港電視!!!」的 Page,一日間增加了15 萬個粉,(留意:來源沒說是哪「一日」),同日「HKTV 香港電視」這 Page 只增加了 1.6 萬個粉,值得思考的是,這代表了甚麽?這似乎遠非只關乎香港電視,而是很多巿民對整個體制的不滿。
「萬人齊撐」有勢成為最多香港本地粉絲的 Page
再引用 Socialbakers 的統計資料,最多香港本地粉絲的 Page 是「BEECRAZY 蜂買」,其本地粉絲有 48.7 萬,我們暫時只知道「萬人齊撐」的粉絲數是 44 萬,不知道當中本地的佔多少,但觀乎事件的本土性,我們估計本地粉絲屆乎八成至九成,即 35 萬至 40 萬,似乎,它成為最多香港粉絲的 Page,只是時間問題。
蘋果日報這幾個提議,並非單純鬼馬,當然,「買起亞視」大家就當笑話吧;轉做製作公司嘛,我們認為,這就是放棄大眾傳媒這一道,正中有心人下懷;從產業鏈及投資回報率去看,由本來想做的大眾傳播,退後一個環節做製作公司,雖然仍能有一些利潤分享的操作方式,但始終是放棄了一些自己可以主導的 upside;最後,王維基是要為香港病入膏肓的電視業以至整個創意工業帶來一番新氣象,若可以選擇,應該堅守「搞電視」這原則。
其餘兩招,免費裝 TV Box,如文中說,政府說過這樣等如免費電視,似乎不太可行。當年王維基引入回撥來挑戰香港電訊在長途電話巿場的壟斷地位,他或許可以想到一些打擦球、出位的方法來規避政策風險,但既然他有前科,港府亦非無備而來,就算有灰色地帶可著墨,都非長遠之計。
我們主營業務之一是手機應用,看到文中第四點的「App」字,當然會雙眼發亮。節錄原文如下:
其實在手機年代,很多人都用手機煲劇。魔童可考慮推出新App播劇,又或轉做網絡電視,觀眾群隨時多過電視台。既然這麼多選擇,為何維基一定要免費牌?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表示,老人家未必識用電腦或智能手機,因此電視始終可以覆蓋最多觀眾。而且計廣告收入,電視也大幅領先其他傳播媒介。
其實,「電視可以覆蓋最多觀眾」及「電視廣告收入大幅領先其他傳播媒介」,根本是一個因果,正正因為前者,才有後者。這段落中的幾個關鍵字,包括「老人家」、「電腦或智能手機」、「覆蓋」、「觀眾」、「廣告收入」,環環相扣。
很明顯,堅持拿免費電視牌,是因為看免費電視是香港四代人養成了的習慣,前後跨越五十年的光蔭,我說的不只看電視這行為,而是由下班回家開始,坐低,開電視,用遙控器轉至想看的頻道,這整套動作,已經植入到潛意識,要改變這習慣,似乎不太現實。
但冷靜想一下,為何企業要在電視賣廣告?是因為多人看?最終企業想達到甚麽目標?是要人看到他們的廣告?不夠。是要透過將廣告傳至目標觀眾(這是各電視台為自己賣廣告時常說的字哦),從而間接令觀眾知道這企業的產品,購買它們。企業付錢賣廣告,最終當然是想增加銷售,賺得更多的錢。究竟,將廣告傳至「未必識用電腦或智能手機的老人家」,對企業是否真的有用?
相對電視收視率這虛幻的數據,新媒體,如搜尋器、社交網絡等平台,有豐富的數據為企業推廣,企業能準確知道他們付出的每分錢,帶來甚麽實際效果,這非傳統電視台可以提供,但從廣告費用上看,電視廣告的廣告費用,遠遠高於這類新媒體,這是一個集體慣性下的必然結果。
我們認為,王維基現在應該做的,是把握今次香港從來未有過的民情,尤其是對香港電視的渴求,盡快來一場電視「新文化運動」,既然目前制度不能容下你,就由你自己開創一個新的制度,做一個新的電視產業。首先,全面改做官方網站,甚至是編寫一個電腦程式,用來給用戶安裝在電腦上。對八十後的觀眾,他們已完全熟悉如何用電腦,所以網上電視對他們來說,沒有難度,要解決的是八十前,尤其是六十歲或以上的觀眾,想想如何沿用舊有的用戶慣性,如開電視、用遙控這些習慣,減輕他們覺得自己是在「開電腦」的感覺,盡量令他們覺得自己是在「開電視」,當然,這與硬體及軟體環境都相關。
另外,要用數據分析,告訴廣告商,為何這樣的模式所帶來的宣傳效果,不會差於傳統電視,確保香港電視的廣告收費水準可以慢慢與傳統電視看齊。
上面說的已非新事物,為何香港過去做不到?沒有人有能力推動。現在,至少表面上,有40多萬人支持香港電視,要改變幾十年來的用戶習慣,現在是千載難逄的好機會,要年過五十的父母輩甚至祖父母輩,用電腦看電視,很難,但如果有後生的一輩推動這件事至自己的家庭,情況就不一樣,並非會一帆風順,但至少這種推動力,過去前所未有。
有危就有機,這或許是一個難以估量的大金礦,從廣告營銷角度看,優質原創的內容是推廣的關鍵,現在香港電視在這方面已贏盡口碑,說的只是一集警界線,就已經令觀眾引頸已待,這不排除是朋輩影響帶來的成果,但,傳媒不就是要帶出這樣的散播效應?香港電視已在最艱難的一關打開缺口,現在大家被失落免費電視牌照而不忿,或許是因為以為只有這一道門,但其實門又豈止一道?過去王維基不就已告訴我們,長途電話不應該是這樣收費、上網不應該是這樣慢,現在,他是時候告訴大家,「電視不應該是這樣看」。
林肇峰 Terence@Creativeworks
金融出身的 80 後互聯網創業者,熱愛把財務知識應用至互聯網推廣,用數字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