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如何應付網絡負評 -下篇
互聯網世代對醫生是一個甚麽的世代?就是每個網民都成了法官或陪審員,網絡就是法庭,醫生無時無刻都在接受互聯網世界的聆訊, 而且這情況是會越來越普遍,不上網的老齡人口會隨時間過去變得越來越少,而在四、五十年代出生的「baby boomers」, 就算自己不懂上網,都會找他們的子女代勞,但大部份醫生對這點卻渾然不覺 。
不要嘗試對抗網民。互聯網世代另一個呈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醫生要放低自己高高在上的身段,不要再以為自己可以置身於互聯網外,畢竟你是服務大眾 (就算你目標是有錢人,有錢人就不上網了嗎?),並且是眾矢之的。
如上篇所述,病人一般對醫生的觀感,不外乎是以下四個象限的其一:
一、醫術高明及態度良好
二、醫術差勁及態度良好
三、醫術高明及態度惡劣
四、醫術差勁及態度惡劣
「高明」、「差勁」、「良好」、「惡劣」,很極端吧?在互聯網世界, 我們都只會為極端的情況下筆,因為我們下筆是希望令別人關注,而我們往往不會關注普普通通的事情。
如果是第一種,應該都好評如潮,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網絡世界,哪怕有一些惡意中傷或因誤會產生的負評,不用擔心,事實會說明一切,病者未至於愚蠢到因為極少數負評而看不見一個醫術又高、態度又好的醫生。
如果是第四種,這是業界的敗類,坦白說,我都想他們消失,就讓互聯網威力令他們消失吧。
再來就是第二及第三類了。 哪一種觀感更容易令病者在網絡上寫醫生的負評?我個人認為,兩者差不多,同樣會令病者寫負評。
負評出現了,不能要求刪除,又不能跟對方理論,因為最終很易發展成為互相指責,這樣醫生最終得不償失。首先我想說媒體方面的負評,這涉及媒體報導,媒體是批判的專家, 每一個發問都是旨在找到對方的痛點,為病人發聲,這是他們的使命。 媒體花人力物力去為病人做調查做報導,一定會精心佈局, 他們設計問題時,都預先想好對方怎回答,大部份情況下,他們並不是為了求證而查詢,而是已經認定醫生有問題,希望通過得到 (或得不到) 醫生的回應來寫好一個可以報導的完整故事。面對這方面的專家,我認為醫生能夠做的只有採用陽光政策,不要將問題止於自己一方,若對方是用電話查詢,醫生可以要邀請對方面對面了解。若選擇做鴕鳥,無論是「不作評論」、「無法聯繫」、「掛線」等,同樣會在互聯網上流傳百年-記者不就是等你作出這種回應嗎?
若是在討論區上的負評,醫生可以親自或派代表去回應,向發出負評的用戶跟進對方的情況。若不回應,就是希望當對方透明,這樣就回到上篇開始的問題:如果對方是親自到你的店投訴,你會否置之不理?若在實體店不會採用的方式,在網上都不要採用 。
最理想的就是在負評發生前就杜絕,先做一個態度良好的醫生吧!的確你每天看很多病人,對你來說,每個病人都差不多。但多一個微笑多一聲問候,不難做到,對病者而言,這卻正正可能是好醫生與普通醫生的分別,又或是普通醫生跟差醫生的分別,本來你的診斷或建言可能都不怎麽出色,但多些問候,卻至少會令病者覺得你是一個盡責的醫生。 再說,無論是醫術還是態度,我所說的都是指病者的觀感,而不是醫生如何看自己。在第二及三類當中,做哪一類較容易呢?似乎是態度較容易掌握吧?
不要再當互聯網社區是兒戲,要直面網評,採鴕鳥態度已行不通。
(圖片來源: taiwangok.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