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林順潮

就算昨日股價插一插,林順潮家族賬面上已是百億富豪。百億。人生有幾多個百億?人海有幾多個林順潮?

我對希瑪眼科的第一印象可能較一般香港人早,我們的深圳附屬企業造作工房諮詢(深圳)有限公司在 2014 年初成立,第一個注冊地址是在深圳福田車公廟雲松大廈,我們所在的大廈附近就是希瑪眼科所在的大廈,車公廟地鐵站更有出口寫著希瑪林順潮眼科中心,我當時已覺得,「林順潮」這品牌,牛!(即厲害之意)

林順潮品牌固然厲害,但真正厲害的其實是「香港醫生」這品牌,在尖咀旺角佐敦中環各大以醫療為主打的商廈,大家看看排隊搭的人龍,大家看看一叠叠顧客支付的人民幣現鈔。

林順潮品牌經營固然是可一不可再,但做不到一個林順潮,又能否做得到十分之一個林順潮?百分之一個林順潮?

這就是我昨日與一位現在做上巿顧問的前同事的交談內容。這個想法我已有了幾年,因為我們機緣巧合下,服務過幾位專科醫生,亦與一些其他醫生談過網上推廣業務。而因為我亦具備銀行的背景,所以我對醫療服務企業的資本遊戲特別有興趣。

如果有十個合伙人醫生,每人每月收少 5 萬,一年已收少 600 萬,即企業盈利提昇了 600 萬,加上本來就有的盈利,我當是 300 萬,企業一年的盈利已有 900 萬,已高過很多創業板上巿的公司。

純傳統醫療已好搵,若能加上一些時下最流行的 MedTech、體檢、遠程醫療、IoT 概念,巿場定位為醫療科技公司,一年用 200 萬做網上推廣,因為巿場大眾化,CPM 可以低至 10 元,100 萬做內容,100 萬落廣告,一年可以給人看到 1 億次,還未計免費的散播效應。1 億次,其麽概念?當中有 0.1% 轉化為訂單,會有 10 萬張新訂單,每張淨利潤 20 元,都已夠彌補網上推廣成本。

資本不夠就拉融資,十個合伙人醫生,拿二三千萬 VC 真是易過借火。

前前後後當有一千多萬盈利,科技公司,50 倍 PE 等閒,已值 5 億,兩三年隨時炒高四五倍,25 億,十個醫生我當攤薄到五成,每人 1.25 億。

上述的確是計得幾粗疏,但大方向就是這樣。當然,首先要的就是規劃,但要跟香港的醫生講呢啲,差不多是對牛彈琴,連說服他們用多少少錢做個用手機能看到的網站都已很難,叫他們用一些預算搞個 unbranded 自媒體 (這是受專業守則規限廣告的行業的常用推廣方式) 亦很難,或許對很多醫生來說,他們已夠數了。

林順潮,仍然是少數中的少數。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