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遇到我心目中的女神,但她卻看我不上眼。除了我自己先天不足,或許亦因為我偶遇她時,我蓬頭垢面、沒剃鬚、有口臭。。。總之,我就是未 ready。我經常都以男女關係來比喻營銷。那怕你用全方位精準方式找到你的目標受眾,問題是你自己準備好沒有?我們替你搞好一個極優化的 Adwords 策劃,但對方點擊後,上了一個顯示不到的網站,那麽又有何用?你以為你網站還可以?你試試用手機能不能打開,打開又要用多久?打開了又會顯示些甚麽?社交網絡亦然,你帶動了你心儀的目標受眾到你的 Facebook 專頁,但對他們來說,你的專頁又是否他們所心儀的?就算受眾夠精準,你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但受眾準備好消費沒有?若你是賣樓的,一個精確的用戶,首次看到你的信息後,會否像落街買串魚蛋一樣,落街買叠樓? Read more [...]
0 comment(s)
四年前寫了「多不一定好:在考慮增加FACEBOOK PAGE LIKE前你要知的事情」一文,時至今日瀏覽率還是不錯,這或許驗証了 SEO 的威力:上表是過去一年通過自然搜索的瀏覽量,四年前的文章,仍能排在第二位,這亦說明了 Seth Godin 所說的,內容營銷是有複利效應。說回正題。Facebook 的散播功能比四年前更強大,我們應該繼續好好利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充份利用 Facebook 去接觸潛在粉絲,而不是利用暴力的方式加 Like。而且,因為 Facebook推廣的方式及功能已越趨完善,粉絲數量已不再是惟一的推廣成果,我們反而應該思考如何通過粉絲促進更深一層的互動以至業績表現。Marketers Read more [...]
近日我在用 Facebook 時,看到不約而同有多位保險代理新近成立了個人 Facebook 專頁,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聽了甚麽 Facebook 營銷之類的講座的讒言。並非想潑大家冷水,但實在沒有人會有興趣點讚一個保險從業員的個人 Facebook 專頁。不要浪費時間。誰會有興趣關注你的個人 Facebook 專頁?你的專頁能給他人甚麽價值?而明顯地,大部份成立了 Facebook 專頁的人,都沒有怎樣更新過專頁,對你有興趣的人,關注你的個人 Facebook 帳戶反而能看到更多你的事。保險代理若真是打算利用社交網絡做營銷,我認為維護好個人帳戶是更好的選擇。香港人對 Read more [...]
聖誕節時寫的這篇「李嘉誠 LinkedIn 檔案」,在 Facebook 發佈連結後,24 小時有逾 250 個自然帶動的連結點擊,若只看點擊數字,表現是本月份表現最好的一次。我們對此不感意外,由文章的標題到發佈的標題,我們擺明就是為吸引大家點擊進來。雖然,我們真心認為,我們抽水帶出來的有關社交網絡公眾帳號的話題,是值得巿場及品牌業界關注的事,但看到標題而點擊進來的,或許的確只是純椊被「李嘉誠的 LinkedIn」的標題所吸引。通過譁眾取寵的標題帶來的點擊,真實表現如何呢?應該都不用多解釋了。點擊的數量的確可觀,但質量成疑-這文章沒有將訪客逗留的時間留得久一些,平均六秒,似乎連讀完該篇文章都不夠。真正的內容農場,通過標題來呃點擊,從而賺取廣告收益,至少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商業動機。但如果像我們這樣,我們是通過內容來教育巿場,並從而提昇自身的品牌,以上這平均六秒的網站訪問,用意何在?無論是網站點擊,還是 Read more [...]
過去是有人問過我們 LinkedIn 廣告,但不多。我們應該四五年前用過 LinkedIn 廣告,出來的效果差得可怕,例如 CPC 達 HK$50,但卻只是一個瀏覽了幾秒的點擊。現在 LinkedIn 廣告的情況是怎樣?我們未再試,因為這段時間我們認為有更好的工具去做廣告。如果是 B2C 的企業,似乎是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的廣告更有效。如果是 B2B 的企業,看似用 LinkedIn 廣告應該是對了吧?但我們有個疑問,若要針對 B2B,廣告要在甚麽時候出到才最有用?估計應該是工作時間吧?因為你若針對的是商業機構,你希望你的受眾是在工作中看到你的廣告,被其吸引,再向你查詢 Read more [...]
投入 Facebook 廣告要錢,marketers 及 agencies 應該要分析它帶來的成效,從而判斷如何將預算投入在更高 ROI 的地方。以下這篇下了少少廣告,帶來一些點擊,雖然樣本太少,但我們旨在帶出如何簡單分析 Facebook 廣告帶動的網站點擊的質量。我們當然會有幾種廣告組別 (Ad Set) 來針對不同的受眾,並且在廣告加入 utm 參數:這樣有何用?我們為不同的廣告組別加入不同的 utm 參數,就能在 Google Analytics 上比較不同廣告組別帶來的網站瀏覽的表現:雖然兩個組別帶來的網站點擊數相若,但表現大相徑庭!第一組平均瀏覽時間逾 Read more [...]
找到了!我終於找到了!李嘉誠的 LinkedIn 檔案!但感覺不太對。。。話說回來,誰會相信超人會有在 LinkedIn、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社交網絡的官方帳號?超人不設自己的官方帳號,但其他人卻想替他搞一個。設立社交網絡上的官方帳號與否,某程度上,已不是取決於你個人意願 ,你其實是處於被動的位置 - 你根本沒有主導權說「自己不搞官方帳號」。對一些品牌,尤其是個人品牌,設立社交網絡官方帳號,已遠不只是宣傳推廣的問題,而是保障自己及粉絲,以至公眾的權益。 Read more [...]
雖然在 Facebook 上的自然觸及 (organic reach) 已越來越低,但當你的內容真是用戶希望看到的,你的自然觸及率還是會回升。例如以下這篇昨日 (22/12) 的發佈自然觸及了 1066 人,較我們 12 月平均的 546 人高了逾一倍:12 月的平均自然觸及用戶數:在發佈上產生一個分享,這個分享又再產生了三個分享,而且發佈亦有 48 個連結點擊,這都是相對不錯的自然產生出來的互動數量。試想像一下,如果通過付費廣告的話,一個連結點擊很可能都要$1-2的廣告成本。48 個連結點擊已值 $100。更重要的啟發是,我們知道了這是用戶想看的內容,這代表:Read more [...]
我們作為 agency,有一個較重美感的官方網站。同時,我們作為互聯網營銷專家,亦有一個博客分享所見所感。兩者都是 Creativeworks 的東西。我們一直認為,看過博客的人自然都有看官方網站,反之亦然。昨日我們重新檢視 Facebook 廣告計劃中的自定受眾 (Custom Audience),並創建了過去 180 日曾訪問官方網站或博客的用戶,並分別建立獨立的自定受眾組:然後我們忽發奇想,看看這兩組受眾的重叠 (overlap) 情況,卻發現只有 10% 的重叠,我們原估計起碼有 30% 重叠:這說明甚麽?可能:官方網站及博客的用戶體驗設計未能帶動互相引流
Read more [...]
如果你的Instagram是商業檔案(Business Profile),你不可不知道這個洞察報告的新功能!大概是一至兩日前,我們發現在帖子中查看洞察報告(View insights from post)出現了些變化,本來可查看的分析數據只有曝光次數(Impression)、觸及人數(Reach)和互動次數(Engagement),現在多了一個相當有用的數據:行動(Actions),包括個人檔案瀏覽次數(Profile visits)和追蹤(Follows),即每個帖子所帶來的檔案瀏覽和追蹤增長,這個功能幫助Instagram商業檔案的用戶更深入了解個別帖子的成效,了解哪類型的內容可以更有效地增加追蹤者~瀏覽次數(Impression)亦變得更深入,現在你可以看到每個瀏覽次數的來源,從首頁(Home)、個人檔案(Profile)、探索(Explore)或其他位置(Other)。同時,你也可以知道有多少並非你的粉絲的帳號看到你的帖文,而他們可能正是你的潛在觀眾。還等什麼?快點打開你的Instagram試用並了解更多!作者:
Nicole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