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preparing for a new venture which is a media + technology startup. We are recruiting for a kick-off team of content creators.Our target audience and contents:-Young locals / expatriates / professionals / overseas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Arts/History/Culture/EntertainmentResponsibilities:-Create high-quality contents in one of the above areas, which will be published on our platform
Have your own and unique angle to see things
Study the relevant analytics and improve the content directionRequirements:-Bachelor Degree or above in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journalism or related disciplines
Minimum 6 years’ experience (2 years for Digital Read more [...]
0 comment(s)
我們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即家業到第三代繼承時,就很容易被毁掉。為何不是富不過二代,富不過四代,而是富不過三代?第一代白手興家,經歷艱難最後獲得成就的過程,往往是人到中年才開始有小成,即他的第二代,至少童年時期,亦經歷過父輩艱難的階段。到第三代,他們一出生下來,祖、父兩輩大業已成,第三代從不用經歷前兩輩所經歷過的艱難,這就是富三代與前兩代的分別,這分別就令繼承家業的第三代缺少了寶貴的困難洗練。以前看過一個日劇大奧的系列,其中一幕是德川家光繼任為江戶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將軍(即當時日本的最高領導人),他霸氣地說,自己與祖父及父親不同,是「與生俱來的將軍」,他祖父德川家康努力經營幾十年統一日本,開創江戶幕府,他父親德川秀忠亦非一帆風順,到家光出生時,他父親已是第二任將軍,家光本人亦是被祖父家康隔代欽點為第三代將軍。「與生俱來」正正是富三代的寫照。而我們現在普遍視為富二代的,有相當部份其實並非二代,而是三、四、甚至五代,而他們自己都未必意識到。 Read more [...]
Talked about startup environment in HK with some friends last night. We talked about angels, accelerators and government’s role. In the group, only I need to work for living with family burdens. Some of them are born with acres of land (I meant, acres of land in HK). They want to know my view and what I need. I think I should write down my view.When you search “founder” and “entrepreneur” on LinkedIn and pick “Hong Kong” as location, more than half of your findings are expats.Within the remaining half, half of them seems like have lived outside of HK more than in HK.Within the remaining quarter of your findings, half of them studied abroad.This finding unveils Read more [...]
我們有開發商務人脈應用的想法已有好幾年,當時的核心思想是「人脈就是資產」,作為一個社交網絡上的用戶,用戶是由其人脈資源所定義,我當時甚至希望連用戶自己的檔案訊息都是由他人所輸入。當年因為想不通商業模式而不了了之。直至去年機緣巧合下,因為要研究物聯網而了解區塊鏈的特點,發現區塊鏈能將我們很多在枕頭底的 ideas 變得更完整可行,其中之一就是商務人脈應用。這亦是基於我自己的故事,引薦對我們都很重要,我自己畢業後第一份工,就是因為引薦而失而復得,這就是我作為區塊鏈商務社交應用布樂的創始人之一的故事。 Read more [...]
昨天完成了 Facebook 工作坊,多謝各位支持。工作坊原意是將心法傳綬給一些中小企的朋友,因為我們從 agency 層面難以提供他們能接受的服務價格,索性教他們做好了。以 Facebook 工作坊來結束一月份,別具意義。因為今天開始我就要全力灌注區塊鏈項目。事實上,我深信這項目能更廣泛幫助中小企的生意及個人的事業 - Forbole 希望能通過區塊鏈的特點,更有效協助大家做好口碑相傳的生意或事業機會的引薦,最終建立一個更可靠、更具誠信基礎的商業社交網絡,為各位提供一條新的做生意及發展事業的路徑。請多留意布樂 Forbole Read more [...]
香港高地價高成本是搞創新創業的硬傷,我常說的例子就是香港的著名聯合辦公空間 Garage Society,取「Garage」之名代表矽谷的車房創業文化,但 Garage Society 兩個營業點,一個在皇后大道中,一個在德輔道中-都是香港以至全世界最貴的商業地段之一,這種佈局,還算是甚麽車房創業?車房創業的核心價值不是車房這物理環境,而是車房這種創業狀態。看著香港由一個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淪落為一個東施效顰的創新創業落後城巿,有時都會想,我可以做些甚麽? Read more [...]
我們想用區塊鏈做一個商業社交網絡。今次先避開技術的東西,講講應用層面。一直以來,我們九成以上的業務都是來自引薦或客戶主動查詢。我們知道信譽是很脆弱,越窮的創業家 (就是我啦),越輸不起信譽。你為對方做的一個引薦或一個介紹,你自己未必在意,但卻可能改變對方的一生。我自己畢業第一份工就是由引薦所產生,這徹底主宰了我至今的人生走向,甚至影響了我身邊的人。每個有質量的引薦或介紹,都為我帶來超額回報。我一方面接受很多貴人的知遇之恩,同時間亦希望自己能為別人創造機會。我做的每一個介紹或引薦,是希望令由我穿針引線的各方能做得共贏,我相信你都是這樣想。贏,亦不一定是指純由金錢所衡量的成果,多了一個朋友,解決了一個問題,都是成果。但我發現,越來越多人不重視信譽,我們收過些承諾後反口的業務機會,或許我自己都是失信的人之一。一個好的引薦不是要馬上成交,甚至並不是要成交了才是好的引薦,生意嘛,今次做不成,就下次,有何大不了?差的引薦,並非指做不成生意的引薦,而是充斥欺騙、反口及不負責任的引薦,這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我創業八年多以來都有關注引薦質素,為何有些引薦的業務機會比較順利,有些卻產生負累,有些甚至從頭到尾都不是一個引薦。主要原因就是有人把「引薦」這件事作為一個結果,這產生錯誤的誘因 Read more [...]
初創期找人,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其他合作方,面對不同風險取向的人,要給他們不同的誘因 - 人家為何要與你合作?最早期的人,就是二話不說,我們說幹,他就參與。或許他認識我們很久,信賴我們;或許他是被 idea 所吸引;或許他覺得我們可以幫到他其他業務,產生協同效益;或許他就純椊只是憑直覺。總之,這類人,一小時內就能下決定。更多的人,是會繼續問問題,提意見,希望了解更多,要用更多時間考慮,需要一個說服他們的過程。他們不能即時下決定。而更多更多的人,是要看到項目有成果,才會考慮是否跟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險取向及價值觀。若項目 Read more [...]
其實以前已看過很不少有關找天使投資者的資訊,看了不少真正的天使投資界 KOL,例如 Paul Graham、Fred Wilson、Tim Draper 等的看法,有一些當時不明白的事情,真的要到自己真正體驗了才會明白。例如 Paul Graham 講過,如要找天使投資者,就要抽一個時間,例如一個月,專心瘋狂地找,要找幾百個才行,因為最終可能只有 1% 的人有機會投,即只有幾個人,找天使投資是耗時耗能量的事情,專心做,達到目標後就要停,將時間放回項目上。世上有千千萬萬的人,你永遠不知道對方在想甚麽。你亦不可能期望別人一聽就會投,所以你更應該重視的是雙方溝通的進展。談了一次後,雙方有沒有興趣跟進?跟進時,雙方距離有沒有拉近?不只是你作為創業家要有進展,對方的興趣都要有相應進展,曠日持久,是對創業者的折磨,雖然我與合伙人已習慣了這種折磨,但不代表每位創業家都要經歷,事實上我認為這種折磨實在沒必要發生。當你越來越多進展時,對方的興趣亦應該有相應的提昇,若不,你要慎重思考,是否與對方無緣?作為創業家,你的責任是令項目誕生、發展並獲得成功,所有不能助你完成這責任的事情,都不要做。不要總以為自己有用不完的體力、精神及意志,它們都是有限的資源,要將他們用在刀刃上。寧願花時間盡快將項目推出,試錯及迭代。若你為了區區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拿到手的幾十萬而反覆受折磨,進退失據,你面對的不只是自己,不只是合伙人,更會影響同事、合作方 Read more [...]
就算昨日股價插一插,林順潮家族賬面上已是百億富豪。百億。人生有幾多個百億?人海有幾多個林順潮?我對希瑪眼科的第一印象可能較一般香港人早,我們的深圳附屬企業造作工房諮詢(深圳)有限公司在 2014 年初成立,第一個注冊地址是在深圳福田車公廟雲松大廈,我們所在的大廈附近就是希瑪眼科所在的大廈,車公廟地鐵站更有出口寫著希瑪林順潮眼科中心,我當時已覺得,「林順潮」這品牌,牛!(即厲害之意)林順潮品牌固然厲害,但真正厲害的其實是「香港醫生」這品牌,在尖咀旺角佐敦中環各大以醫療為主打的商廈,大家看看排隊搭的人龍,大家看看一叠叠顧客支付的人民幣現鈔。林順潮品牌經營固然是可一不可再,但做不到一個林順潮,又能否做得到十分之一個林順潮?百分之一個林順潮?這就是我昨日與一位現在做上巿顧問的前同事的交談內容。這個想法我已有了幾年,因為我們機緣巧合下,服務過幾位專科醫生,亦與一些其他醫生談過網上推廣業務。而因為我亦具備銀行的背景,所以我對醫療服務企業的資本遊戲特別有興趣。如果有十個合伙人醫生,每人每月收少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