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世代對醫生是一個甚麽的世代?就是每個網民都成了法官或陪審員,網絡就是法庭,醫生無時無刻都在接受互聯網世界的聆訊, 而且這情況是會越來越普遍,不上網的老齡人口會隨時間過去變得越來越少,而在四、五十年代出生的「baby boomers」, 就算自己不懂上網,都會找他們的子女代勞,但大部份醫生對這點卻渾然不覺 。不要嘗試對抗網民。互聯網世代另一個呈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醫生要放低自己高高在上的身段,不要再以為自己可以置身於互聯網外,畢竟你是服務大眾 (就算你目標是有錢人,有錢人就不上網了嗎?),並且是眾矢之的。如上篇所述,病人一般對醫生的觀感,不外乎是以下四個象限的其一:一、醫術高明及態度良好
二、醫術差勁及態度良好
三、醫術高明及態度惡劣
四、醫術差勁及態度惡劣「高明」、「差勁」、「良好」、「惡劣」,很極端吧?在互聯網世界, Read more [...]
你經營一家店,有人去到你的店投訴你的服務,你會怎樣處理?不理她,當她透明?跟她爭論,慢慢演變為罵戰? 報警求助?還是你會很平和地跟她溝通,試圖令她息事寧人,更好的結果是她非常滿意地離開?近期我要找專科醫生,我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會跟我一樣,問問朋友,或在網上搜索,找到醫生名字,又會「Google」這名字一大遍,「起底」,甚至看了十多頁搜索結果都未肯收手。我看到一些醫生被負面評價,有些是傳媒的報導,有些是討論區的留言,當中不一定是近期發生的,我甚至找到一些醫生在十多年前被負評,在互聯網上永久留下烙印。這促使我有興趣去思考,作為香港的醫生,要如何應付這些情況?在香港,醫療行業份外敏感,因為本來香港醫生的社會地位(及收入)就很高,站在金字塔頂層,香港社會對醫生的要求亦相應地高,而且法例對醫生做宣傳的監管非常嚴格,所以醫生面對的是一個「別人在暗、自己在明」的一個戰略不利境地。如今,大部份人都會在網上搜索所需資料,社交網絡則令資訊散播得更快,而且與健康有關的事情是份外容易觸發別人的同理心,這令醫生面對的環境更複雜。醫生是傳統的專業,但面對互聯網世代,不能再固步自封,要與時並進,增強自己的互聯網思維。坊間其實有很多教人如何處理網上負評的文章,我就針對香港醫療行業,說說自己的看法,但我要先說,大部份在其他行業適用的方式,我認為對醫生都行不通,所以不要以為我能提供萬能藥,我只希望各位不要殺雞取卵,因小失大。千萬不要試圖要求對方或平台刪除負面信息,無論是直接要求,還是通過代理人,白痴都知道代理人是受你委托的吧?若閣下認為刪除了信息就等於信息不存在,這正正是欠缺互聯網思維的一種體現。留意,我是說試都不要試,一試了就萬劫不復,對方會拿這點再大做文章,令負評幾何式地惡化。同樣地,實在都不要跟對方理論,就算正義在你方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