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到年尾。我們很多時說的年度目標,最後都一塌糊塗,我自己都是其中之一。目標難達到,以下或許是原因:一、目標太空泛,沒有具體行動內容
二、目標太大
三、目標太難
四、目標缺乏階段性成果
五、目標進度缺乏第三者監督對自己食言,會慢慢成為壞習慣,連自己都開始不相信對自己說過的話,人生就會慢慢腐化。2018 年,我有一個似乎挺適合,非常有用,我又有能力做到的目標:每天寫 Blog。這目標好處在於:一、有具體行動,清楚明瞭
二、尚算可實現
三、對我來說,寫 Blog 不難丫
四、每天寫 Read more [...]
聖誕節時寫的這篇「李嘉誠 LinkedIn 檔案」,在 Facebook 發佈連結後,24 小時有逾 250 個自然帶動的連結點擊,若只看點擊數字,表現是本月份表現最好的一次。我們對此不感意外,由文章的標題到發佈的標題,我們擺明就是為吸引大家點擊進來。雖然,我們真心認為,我們抽水帶出來的有關社交網絡公眾帳號的話題,是值得巿場及品牌業界關注的事,但看到標題而點擊進來的,或許的確只是純椊被「李嘉誠的 LinkedIn」的標題所吸引。通過譁眾取寵的標題帶來的點擊,真實表現如何呢?應該都不用多解釋了。點擊的數量的確可觀,但質量成疑-這文章沒有將訪客逗留的時間留得久一些,平均六秒,似乎連讀完該篇文章都不夠。真正的內容農場,通過標題來呃點擊,從而賺取廣告收益,至少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商業動機。但如果像我們這樣,我們是通過內容來教育巿場,並從而提昇自身的品牌,以上這平均六秒的網站訪問,用意何在?無論是網站點擊,還是 Read more [...]
過去是有人問過我們 LinkedIn 廣告,但不多。我們應該四五年前用過 LinkedIn 廣告,出來的效果差得可怕,例如 CPC 達 HK$50,但卻只是一個瀏覽了幾秒的點擊。現在 LinkedIn 廣告的情況是怎樣?我們未再試,因為這段時間我們認為有更好的工具去做廣告。如果是 B2C 的企業,似乎是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的廣告更有效。如果是 B2B 的企業,看似用 LinkedIn 廣告應該是對了吧?但我們有個疑問,若要針對 B2B,廣告要在甚麽時候出到才最有用?估計應該是工作時間吧?因為你若針對的是商業機構,你希望你的受眾是在工作中看到你的廣告,被其吸引,再向你查詢 Read more [...]
先利申,我們對阿里巴巴沒甚麽好感,尤其看過它們之前的一個充滿誤導成份的 Google Ad,加上我們曾實際用過阿里雲的可以說是狗屁不通的服務,在目前實在很難對阿里巴巴這品牌有好感。但平心而論,我們覺得阿里雲以下這個廣告是 OK 的,至少他們是有進步,以聖誕老人送禮物這 idea 來說物聯網及大數據,幾好呀!但 189 個評價中,有 90 個是差評,佔了 47%,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異常高的負評比例。負評當中包括說片段中的錄音有問題,笑話爛,扭曲聖誕節意義等等。從負評的字裡行間,大家不難感受到,是讀者對阿里巴巴品牌的一種敵意。這亦可能是由於他們的廣告定位出了問題,超過 Read more [...]
早些日子,我們的區塊鏈初創 Forbole 找天使融資,我回答了一位潛在投資者的問題,事後對方以及我的聯合創始人都說我答得好,這是我意料之外,因為我答的時候沒有慎密思考,只是將我內心想法自然寫出來,看來我實在要分享一下。時間關係,我抽了部份內容用 Google 翻譯再修補了一下:*****問:我希望有一個更詳細的收入模型及達到此預測的時間表,即是,你們需要多久才能合乎現實地 (realistically) 實現盈利?T:我有一個詳細的三年現金流預測,但那是個 100 列 x 40 行的表格。我認為這太複雜了。事實上,我們至少在首三年不會有盈利。自我 Read more [...]
投入 Facebook 廣告要錢,marketers 及 agencies 應該要分析它帶來的成效,從而判斷如何將預算投入在更高 ROI 的地方。以下這篇下了少少廣告,帶來一些點擊,雖然樣本太少,但我們旨在帶出如何簡單分析 Facebook 廣告帶動的網站點擊的質量。我們當然會有幾種廣告組別 (Ad Set) 來針對不同的受眾,並且在廣告加入 utm 參數:這樣有何用?我們為不同的廣告組別加入不同的 utm 參數,就能在 Google Analytics 上比較不同廣告組別帶來的網站瀏覽的表現:雖然兩個組別帶來的網站點擊數相若,但表現大相徑庭!第一組平均瀏覽時間逾 Read more [...]
找到了!我終於找到了!李嘉誠的 LinkedIn 檔案!但感覺不太對。。。話說回來,誰會相信超人會有在 LinkedIn、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社交網絡的官方帳號?超人不設自己的官方帳號,但其他人卻想替他搞一個。設立社交網絡上的官方帳號與否,某程度上,已不是取決於你個人意願 ,你其實是處於被動的位置 - 你根本沒有主導權說「自己不搞官方帳號」。對一些品牌,尤其是個人品牌,設立社交網絡官方帳號,已遠不只是宣傳推廣的問題,而是保障自己及粉絲,以至公眾的權益。 Read more [...]
雖然在 Facebook 上的自然觸及 (organic reach) 已越來越低,但當你的內容真是用戶希望看到的,你的自然觸及率還是會回升。例如以下這篇昨日 (22/12) 的發佈自然觸及了 1066 人,較我們 12 月平均的 546 人高了逾一倍:12 月的平均自然觸及用戶數:在發佈上產生一個分享,這個分享又再產生了三個分享,而且發佈亦有 48 個連結點擊,這都是相對不錯的自然產生出來的互動數量。試想像一下,如果通過付費廣告的話,一個連結點擊很可能都要$1-2的廣告成本。48 個連結點擊已值 $100。更重要的啟發是,我們知道了這是用戶想看的內容,這代表:Read more [...]
踏入 12 月,我們寫 Blog 很密,其實是被巿場營銷大師 Seth Godin 所啟發。他每天都寫 Blog,像寫了 20 年。一個成功的創業家,逾 20 本暢銷書作家,演說家,還有時間每天寫 Blog?有!他說只要像日常談話家常地寫就可以,而且內容營銷是有複利效應,值得做呀!我曾猶豫過,每天寫 Blog,怕不怕別人生厭?最後我放下這心魔。生厭的人當然會有,就算我不寫 Blog 都會有,但因為我寫的東西而獲益的人都有,那麽我應該為避免前者生厭而停,還是為了令後者獲益而寫?Seth Godin 還說了一點我很認同:「Blogging every day clarifies Read more [...]